欢迎来到『东合南岩土』官方网站!

基坑信息化监测施工

326 2021-10-14 16:36:23


施工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信息施工,包括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干在深基坑开挖工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的潜在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 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 上预估出现的问题。特别在深基坑旁有些建筑物,其基础埋置较浅,或有重要的地下电缆和管线,基坑的支护结构必须保证安全,但因实际情况复杂,必须进行监测、信息化施工。另外,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新的理论设计时也要进行监测。

例如,广州华侨大厦新楼,基坑深 11 m,地处珠江边,用地下连续墙、锚杆施工,由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承包基坑的设计与施工,北京工业大学负责监测。根据监测信息的反馈,在第—层锚杆旅工完后,认为在基坑边角处地下连续墙产生空间效应,日第—层锚杆施工的质量又较好,经验算可以将第二层锚杆适当减少,最后实际减少第二层锚杆总数的1/3,节约了20 多万元,又保证了基坑施工的安全。

又如北京新天桥宾馆,基坑深 11.4 m,比原老楼基础底标高深 7~8 mn,护坡桩离老楼最近处仅 80 cm,采用 9600 mm 灌注桩支护,桩距 1.1 m,一层锚杆间距 2.2 m,业主要求老楼正常营业。为此设计计算预估桩顶位移约 8 mm,同时,在施工时进行信息化监测施工,监测桩顶位移、桩内钢筋应力、混凝土应变及锚杆的应变实测等。监测结果桩顶水平位移仅 4.3 mm,比设计预估小得多,成功地完成基坑支护任务。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不少施工单位在深基坑施工中采取信息化监测施工,对支护工程进行监测。有些工程临时出现问题,由于监测结果采用措施及时,均未造成事故,有的由于信息反馈,修改原支护方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岩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