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中核田湾滩涂光伏发电项目是全球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也是我国当前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核电+光伏”多能互补的创新示范意义。项目关键信息如下:
1. 定位与规模
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约98.8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海上光伏项目,也是全球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
配套建设200MW/400MWh储能电站(江苏省最大储能项目),与田湾核电站耦合形成超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2. 地理位置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核电站温排水海域,用海面积约2.8万亩,采用“立体分层设权”模式,实现核电温排水与光伏发电的协同用海。
1. 分层复合用海
利用核电站温排水海域的水面空间建设光伏电站,不影响核电温排水功能,实现海域资源高效利用。
采用固定桩基+大跨度轻型钢桁架安装光伏组件,减少桩基数量和对海床的生态扰动。
2. 多能互补与储能
光伏电力通过220kV/110kV混合电压等级送出,与核电共同接入电网,形成“核电调峰、光伏发电、储能调节”的互补模式。
储能电站可提供40万千瓦时的调峰电量,满足4万户家庭单日用电需求。
1. 施工进度
海上工程于2024年5月19日正式开工,陆上升压站及储能站已于2024年6月带电运行。
计划2024年9月首次并网,2025年实现全容量投产。
2. 发电效益
预计年均发电量22.34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7万吨。
运行周期内可满足23万人口的年度用电需求。
1. 环境效益
光伏组件可降低海水温度,减少核电站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5900吨/年,节约淡水661万立方米/年。
2. 产业带动
拉动海上光伏装备制造、智能监测等产业链发展,推动连云港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基地。
为全国滩涂资源生态化开发、海域分层确权提供示范经验。
连云港已形成多个新能源标杆项目:
中核田湾核电基地:全球首个“核能+光伏+储能”多能互补集群。
田湾核电温排水利用项目:探索“水面光伏+水下温控”的生态协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