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城南约36公里处,总装机容量210万千瓦(4×525MW),设计年发电量26.25亿千瓦时,总投资约165.25亿元,建设周期81个月,计划2030年9月首台机组发电,2031年12月全面投产。
建设单位:新华若羌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中核集团旗下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实施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水电六局)等参与关键标段施工。
功能定位:承担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任务,促进南疆新能源消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电站通过电能与势能转换实现电力系统调节:
低谷期:利用富余风电、光伏电能将水抽至海拔更高的上水库储存势能;
高峰期:放水至下水库发电,设计年发电量26.25亿千瓦时,可满足约6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协同效应:与若羌戈壁清洁能源基地联动,年促进新能源消纳超2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04.6万吨。
上水库:新建于山顶沟道,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待披露,库容约881万立方米。
下水库:改扩建现有河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9米,库容1249万立方米。
输水系统:含引水隧洞、压力管道等,采用“一洞两机”布局,输水隧洞总长4162.64米。
地下厂房:半地下式布置,含主变洞、母线洞,配套地面GIS开关站。
隧洞工程:通风兼安全洞全长1624米,采用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法施工,较传统钻爆法缩短工期8个月。
地质处理:针对围岩裂隙发育和沙漠边缘复杂地质,采用预应力锚索+喷射混凝土支护,结合微震监测技术控制变形。
1. 规模与定位:新疆最大、南疆首座抽水蓄能电站,填补区域电网调节能力空白。
2. 技术突破:国内首次在抽蓄项目中应用TBM法,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
3. 生态友好:采用库区挖填平衡技术减少扰动,施工期实施植被移植、水土保持措施。
4. 多能互补:与光伏、风电基地协同,构建“水风光储”一体化能源系统。
1. 极端环境挑战: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高温、沙尘频发,采用定制化施工设备与人员防护方案。
2. 复杂地质条件:针对岩溶裂隙发育区域,应用三维地质建模优化支护设计,围岩变形控制在5cm内。
3. 长隧洞施工:TBM法解决8.1公里供水隧洞掘进难题,同步实施光面爆破减少超挖。
4.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掺入纳米材料提升抗裂性,结合智能温控系统保障结构耐久性(技术细节未公开)。
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是南疆能源转型的核心工程,通过TBM施工、多能协同等创新技术,为沙漠边缘大型基建提供范例。其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南疆电网稳定性,年减排二氧化碳404.6万吨,并为区域创造5000余个就业岗位。
参考文章:
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上、下库连接道路工程开工-北极星水力发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