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黏性土等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 15m。当采用洛阳铲成孔工艺时,深度不宜超过6 m。
当有地下水时,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cm/s的黏性土,以及桩端以上0.5~1.0 m 范围内有水的地质条件。对含水量特别高的地基土,不宜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处理。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受力特性
夯实水泥土桩是一种中等黏结强度桩,形成的复合地基属于半刚性桩复合地基。与 CFG桩复合地基相似,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与基础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通过褥垫层调整变形作用,保证复合地基中桩土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桩体的置换作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当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 60 kPa 时,可考虑夯填施工对桩间土的挤密作用。
1)夯实水泥土桩受力特点
夯实水泥土桩具有一定的强度,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桩身不会因侧向约束不足发生鼓胀破坏,桩顶荷载可以传入较深的土层中,从而充分发挥桩侧阻力作用。但由于桩身强度不大,桩身仍可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
由于桩身的可压缩性,桩的承载力发挥要经历桩身逐段压密,侧阻力逐渐发挥,最后才是桩端承载力开始发挥的过程。
2)桩土应力比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桩土应力比n与荷载P的关系曲线如图 8.1所示。随着荷载的增加,桩土应力比增加,曲线呈上凸形,至桩身屈服破坏时,桩土应力比达到峰值,可以认为桩体达到极限荷载。当桩身屈服后,桩土应力比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降低,并渐趋于较稳定的数值。说明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桩体的破坏将引起整个复合地基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