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基坑开挖规模与深度的不断增加,对基坑降排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相关基坑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对基坑进行降、排水处理。
目前基坑过程中常见的降、排水方法及适用条件如表 3-6 所示。
集水明排设计
集水明排
集水明排适用于地下水类型一般为上层滞水,含水土层渗透能力较弱;且一般为浅基坑,降水深度不大,基坑地下水位超出基础底板标高不大于2.0m;排水场区附近没有地表水体直接补给; 含水层土质密实,坑壁稳定。
集水明排可在基坑外侧设置由集水井和排水沟组成的地表排水系统,避免坑外地表明水流入基坑内;多级放坡时,可在分级平台上设置排水沟;坑内宜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和盲沟等,以疏导基坑内明水。
导渗法
导渗法又称引渗法,即通过竖向排水通道——引渗井,将基坑内的地面水、上层滞水和浅层孔隙潜水等,自行下渗至下部透水层中消纳或抽排出基坑,如图 3-5 所示。
导渗法一般适用于上层含水层的水量不大,却难以排出; 下部含水层水位可通过自排或抽降使其低于基坑施工要求的控制水位;适用导渗层为低渗透性的粉质黏土、黏质粉土、砂质粉土、粉土和粉细砂等。
导渗设施一般包括钻孔、砂(砾)渗井、管井等,统称为导渗井。对于导渗自降,导渗井的流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