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个性、综合性、时空效应及环境效应。且其是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力求实行信息化施工。
土方开挖顺序与边坡角度控制调整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本工程分主楼和裙楼两部分,基础设后浇带。开挖总深度为11m。结合地质勘查报告、场地道路综合考虑,分3步进行土方开挖,首先开挖东南角边坡护坡桩部分,上部土钉墙施工完毕,面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挖深5m后进行护坡桩施工。同时自工程基坑东部主楼部分开挖,为地基处理尽早提供施工条件。边坡控制采用放线和现场跟踪测量控制方式进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土钉墙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开挖→修坡→定位钻孔→插筋→堵孔注浆→挂网→压筋→加强筋焊接→喷射混凝土面层→养护→循环下一层土钉墙施工。
基坑开挖用反铲式挖土机,挖土时预留5~10cm,然后采用人工进行修整,确保边坡立面和壁面的平整度。当遇到上层滞水影响时,设置排水孔,疏导上层滞水对坡面的作用。采用洛阳铲人工成孔。
土钉制作与安放。调直钢筋,按设计要求截取长度,每隔2m设置1个支架,制作弯钩,沿钻孔轴线,将土钉推送入孔内至设计位置,防止破坏孔壁或插入孔壁土体中。向孔内注入浆体,土钉注浆压力为0.2~0.4MPa,土钉均采用土钉端部与加强筋单面焊接(焊接长度200mm)的形式。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喷射混凝土,从开挖层底部开始向上喷射,这样可防止喷射混凝土自重悬吊于上层土体顶部,增加上一层土钉荷载,当上层土钉注浆和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预应力锚杆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锚索制作→钻机就位成孔→放入锚索→一次注浆→二次压力注浆→养护→锚具→张拉锁定。
根据该地地层条件,本次锚杆施工选用普通锚杆钻机进行成孔。该工程无地下水,锚杆采用普通锚杆机配备螺旋钻杆进行钻进,孔径150mm。锚杆采用2S15.2预应力钢绞线加工而成,根据锚杆设计杆体长度用砂轮锯切断,隔离架用直径1寸半(约5cm)的硬塑料管加工而成,钢铰线夹在缝隙中,非锚固段涂上黄油,套上直径20mm软塑料管,两端用胶带密封,杆体下端用胶带缠紧,以便伸入孔底。杆体下放时,将注浆管插入隔离架中心孔,距孔底50~100cm,与钢绞线一同沿钻孔中心线缓慢送入孔内,中途遇阻时,可适当抽动杆体,调整方向再下,若处理无效,应将杆体提出孔外,重新成孔。注浆所用浆液为水灰比0.5~0.55的水泥净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4MPa。最后用拉拔机分级张拉。
小结
以上施工方法适用于整个平原地区基坑施工,尤其对受场地限制难以放坡开挖的工程,其支护方式简单,施工技术成熟,可降低工程造价。
稿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作者:王艾迪(河北医科大学)
本文仅供学术经验分享之用
转载请注明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