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简介及特点
厦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基坑工程位于厦门市巾粗园北侧,莲岳路西侧,莲滨里小区东侧。基坑深4.83~10.75m,其中基坑东侧南端基底埋深一5.15m,东侧北端基底埋深-6.05m,坡度4.3%;基坑东北角基底深一4.83m;基坑西侧北段基底深-6.05m,西侧南段丙端基底深-7.85m,南段中部(电梯井及大基础位置)基底深-10.75m。基坑特点∶
1.周边环境极为复杂,东侧坑边距莲岳路4m,路下有给排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等各种市政管道,南侧坑边距已建巾幅园地下室外墙 20cm。巾粗园为9层框架结构,高 38.15m,设一层4.3m深的地下室,地下室底面为淤泥;巾幅园基础采用沉管灌注桩,桩长2m左右。西侧坑边距灌岳里小区变电所外墙 4m,变电所基础直接落在回填土上,回填上下为淤泥;北侧坑边以北6m为道路,各建(构)筑物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变形都有严格的闲置
2.基坑与南侧已建巾粗园距离太近,局部必须伸入南侧巾幅园的基础下。
3. 基坑底面是斜面,基底埋深差异大,围护设计视深度不同而异。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资料,本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及中风化花岗岩,其中杂填土厚2.3~5.7m.淤泥厚0.6~5.4m,粉质粘上厚1.4~7.7m。场地土层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基坑开挖范围揭露的地层大都为杂填土和淤泥,电梯井位置还揭露到粉质粘土。杂填土呈松散状,均匀性差,工程性能差;淤培呈流塑状,力学强度低,工程性能差;粉质粘上是可塑状,工程性能一般。
场地内揭露的地下水为赋存于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水位埋深2~3m;淤泥、粉质粘土为弱含水、弱透水层。
三、基坑围护平面图
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变形要求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周边没有放坡空间,基坑支护形式采用排桩结合内支撑方案。
除基坑西侧南段中部(电梯井及大基础位置)基底深标高-10.75m采用2道内支撑外,其余位置均采用一道内支撑。排桩冠梁顶标高-1.5m,冠梁与地坪之间的落差砌 240mm厚砖胎模。排桩桩长、桩径、桩间距随各处基坑深度大小而异。排桩及第一道内支撑布置∶基坑北侧桩长17m,桩径1.2m,桩间距1.8m,与基坑东侧、基坑西侧的排桩形成角撑;基坑东侧北段桩长14m,桩径1.0m,桩间距 1.6m,与基坑北侧排桩形成角撑;基坑东侧中段桩长18m,桩径1.2m,桩间距1.8m,与巾铜园地下室外墙形成角撑;基坑东侧南段桩长 18m,桩径 1.2m,桩间距1.8m,与巾幅园地下室外端形成对撑;基坑西侧北段排桩桩长】4m,桩径 1.4m,桩间距 1.6m,与基坑北侧排桩形成角撑;基坑西侧南段排桩桩长 18m,桩径1.4m。桩间距 1.6m,与巾蝈园地下室外墙形成角探;详见图1。排桩及第二道内支撑布置;电梯井大承台基坑底标高-10.75m,采用排桩结合第二道内支撑支护。排桩采用冲孔灌注桩,桩长11m,桩径0.8m,桩间距1.6m,冠梁顶标高 6.05m,与巾姻圆桩基承台形成对撑。桩间喷射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护面、止水。基坑不同位置的围护桩特征见表 2。
四、基坑围护典型剖面图
选择基坑西侧深度相对较深(6.05~7.85m)只采用一道内支撑以及电梯井基坑深度最大(10.75m)的剖面作为典型剖面。
基坑西侧南段深度7.85m,采用排桩支护,排桩采用冲孔灌注湍,桩长 18m,桩径 1.4m,桩间距1.6m,桩顶冠梁与巾瞩园地下室外墙形成角撑,详见1-1剖面(图2)。基坑西侧北段深度6.05m,采用排桩支护,排桩采用冲孔灌注灌,桩长14m,桩径1.4m,桩问距1.6m,桩顶冠梁与基坑北侧排桩桩顶冠梁形成角撑,详见2-2剖面(图2)。
电梯井大承台基坑底标高一10.75m,采用排桩结合两道内支撑支护 排桩釆用冲孔灌注桩,桩长Um,桩径0.8m,桩间距1.6m,冠梁顶标高一6. 05m,与巾帼园桩基承台形成对撑 巾帼园承台以下部分采用钢板桩支护 详见8-8剖面(图3) 。
五、基坑变形情况
本工程对排桩变形、支撑轴力、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线沉降等进行监测,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
监测成果∶东侧坑边排桩向基坑内位移变形最大为 12mm(CX2),地表沉降最大 6mm(CJ15)∶基坑西侧南段深度7.85m,排桩向基坑内位移变形最大为6mm(CX7),地表沉降最大 11mm(CJ28);基坑北侧深度6.05m,排桩向基坑内位移变形最大为6mm(CX5),地表沉降最大8mm (CJ26);电梯井大承台基坑段,坑内短排桩位移变形最大为 2mm(CX8)。紧邻建筑物沉降最大3mm(CJ3),周边管线沉降最大 10mm(CJ17),地下水位变幅小于 50mm,最大支撑轴力为 866.5kN(ZC-7).
从监测成果看,本基坑设计采用排桩结合内支撑的方式稳定可靠,有效控制了本工程周边管线和建筑物的变形,保证了工程施工顺利推进。
六、总结
1.排桩结合内支撑的支护体系能很好的约束基坑开挖产生的变形,适于周边环境复杂的场地。
2. 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随着基坑的开挖,水量逐渐减少,坑壁喷射混凝土可以有效防水止水。
3.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基坑,采用排桩结合内支撑支护时,适当调整排桩桩长、桩径及桩间距,可以进行有效支护。
4.基坑紧邻已有建筑可以直接采用原建筑地下室外墙作为围护结构,只要计算合理,设置腰梁恰当、支撑位置选择恰当,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认真随工,不会对已有建筑起产生不良影响。
感谢供稿作者:
黄清和、陈抽、邹燕红
(反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本文仅供学术经验分享之用
转载请注明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