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住宅楼系六层砌体承重结构;建筑面积3427m²,长.59∶4m,高18m,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桩顶是梁式承台,承台埋深1.2m(图6-76)该楼于1987年11月竣工,1988年1月投入使用,不久就开始向北倾斜。至纠额前,住宅楼顶层东北角(A 点)最大偏移值为185mm,西北角(D点)最大偏移值为114mm;建筑物最大倾斜率∶10.3‰,已超过建设部危房标准规定的7‰的值,需要纠倾。由于房屋设计的整体性较好,因此虽然在顶层横墙、底层和二层北纵墙多处出现裂缝.但圈梁未出现裂缝,主体结构未遭破坏。
二、倾斜原因分析
(一)地基土为约12n.厚的Ⅱ级湿陷性黄土,设计桩长仅Tm,未穿透湿陷性土层。
(二)施工时漏接东单元和中单元之间的下水管道,使用后水渗入地基土造成湿陷沉降。
三、纠倾设计与施工
(一)方案选择
确定方案前对地基土做了补充勘察,测得地基土的含水量为 8.3%~23%,相对湿陷系数为0.0004~0.0898,含水量较大处和相对湿陷系数较小处是受渗水影响较大的区域。因此具备浸水法纠倾的基本条件。考虑浸水法施工简单、费用最低,决定采用浸水法纠倾。方案的要点是在桩基周围缓慢注水,逐渐减小桩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使建筑物南侧能够均匀地下沉。
(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1.纠倾目标和纠倾速率控制
考虑桩基纠倾较为困难,纠倾目标定在剩余倾斜率小于 7%的标准。纠倾速率控制在2mm/d以内。2.前期工作
凿开南侧混凝土地坪与墙的交接处,清除南侧承台梁下面约 10cm 厚的土,消除妨碍南侧桩沉降的因素。
3.开挖注水坑
沿南侧内外墙两边东设注水坑(图6-77),坑边长 50-60cm,坑底到达承台梁的混疑土热层以下 10cmn。
4.浸水纠倾
每天定时定量按次序向坑中注水。每次注水量为;外纵墙两侧的注水坑每坑0.05t,内横墙两侧的注水坑每坑0.02-0.031。注水从1990年6月27日开始,至6月30日已注水21.31。停让注水一天观测,未见异常,继续注水至7月4日。累计注水量9.7t.南侧开始有较明显的沉降,但沉降无规律性。又停止注水一天观测,并根据观测到的沉降量适当调整了注水量。恢复注水后,建筑物开始有规律地均匀沉降并回倾,至7月底。南侧的沉降发展较快,又决定停止注水观测10天。8月 10日继续注水,至8月19 日细倾已接近预定目标,停止注水,纠倾历时 54天,纠倾总注水量210t。
5.善后工作
停止注永后继续观测至地基变形基本稳定,用二八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注水坑,夯实南侧承台梁底下的土,并恢复室内地坪、暖气沟和室外散水。最后对裂缝严重的墙体进行加固。
6.监测工作
进行了建筑物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注水期间每天观测一次,沉降发生后的最初几天适当增加观测次数。
四、纠倾效果
(一)建筑物四角测点在纠倾各阶段的累计注水量、沉隆值和累计纠倾值列于表 6-4?中。纠倾期间日平均纠倾值为1.25mm/d。
(二)停止注水后 20天(9月9日)沉降基李达到稳定,此时建筑物最大剩余偏移值(A 点)109mm,相应的最大倾斜率6∶1 ‰,达到预期目标。
(三)在纠倾过程中建筑物裂缝宽度多呈缩小的趋势,无新的裂缝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