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以"十三五"期间为时间线索,2020年为重点研究对象,分区域进行地下空间发展综合评价,便于掌握全国地下空间发展的实时动态。
(1)东部地区一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驱动
东部地区汇集了中国重要的社会资源、科创力量和资本市场,政策支撑文件颁布数量较多,覆盖广泛,规划管理体系相对完善;地下空间行业多元发展,供需市场最大,地下空间专有技术与装备的创新较为频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主驱动。
2020 年,东部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同比上升,增长率达 3.78%(全国为0.11%),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次为浙江省(33.2%)、江苏省(14.9%)、上海市(10.0%)。
2)中部地区一地下设施系统快速崛起,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中部地区的地下空间发展速度较快,地铁、综合管廊等城市地下设施系统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影响力,充分反映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轨迹,具体表现为∶城市地下空间从粗放管理到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地下空间治理体系;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较丰富,平均每省拥有超3所已开设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东部地区平均每省不足3所)),持续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培养输送大批技术人才。
(3)西部地区一城市与地下空间建设速度放缓,专业教育资源不足
2020 年,以陕西、四川、广西、云南为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其城市建设速度缓慢上升,地下空间新增面积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差距值同比增加13.25%。"十三五"期间,仅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较好,其他城市未有显著变化。
西部地区的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稀缺,从事地下空间领域研究的专业机构短缺,仍是制约地下空间发展的因素之一,以上短板在"十三五"期间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4)东北地区一与其他区域差距渐大,法治建设亟待完善
"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新增建筑面积逐年减少,2020年数值达到最低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机制、法治建设不完善,"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涉及地下空间的政策及规范性文件较少,其中2020年仅新增1部。
但东北地区注重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的扩充,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有5所、4所、3所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发展与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